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》其三苏轼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

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》其三苏轼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

【原文】

  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(其三)》

  作者:苏轼

  麻叶层层苘叶光,谁家煮茧一村香。隔篱娇语络丝娘。

  垂白杖藜抬醉眼,捋青捣【麦少】软饥肠。问言豆叶几时黄。

【注释】

1、苘(qīng)——俗称青麻,可制麻袋或绳子。

2、络丝娘——虫名,因其鸣声与缫丝声相似,故名。此指缫丝女。

【作品简介】

  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(其三)》由苏轼创作,被选入《宋词三百首》。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》一共五首,是苏轼43岁(1078)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。那年春天,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,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。得雨后,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。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。

 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,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:煮蚕香、络丝娘娇语、白发老翁捋新麦等。

【相关阅读】

  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(其一)》

  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(其二)》

  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(其三)》

  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(其四)》

  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(其五)》

【赏析】

  第三首写夏日田园风光、乡村风貌,表现了农民大旱得雨、幸免饥馁的喜悦心情以及词人与民同乐的博大胸怀。上片写农事活动。首句写地头的作物。“(音倾)即寈麻,是麻的一种。”麻叶层层“是写作物茂盛,”叶光“是说叶片滋润有光泽,二语互文见义,是雨后庄稼实况。从具体经济作物又见出时值初夏,正是春蚕已老,茧子丰收的时节。于是村中有煮茧事。煮茧的气味很大,只有怀着丰收喜悦的人嗅来才全然是一股清香。未到农舍,村头先嗅茧香,”谁家煮茧“云云,传达出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,实际上煮茧络丝何止一家。”一村香“之语倍有情味。走进村来,隔着篱墙,就可以听到缲丝女郎娇媚悦耳的谈笑声了。”络丝娘“本俗语中的虫名,即络纬,又名纺织娘,其声如织布,颇动听。这里转用来指蚕妇,便觉诗意盎然,味甚隽永。此处虽然只写了煮茧缫丝这样一种农事活动,但从一个侧面,可以看出雨后农民的喜悦之情。

  下片写作者对农民生活的采访,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,老眼迷离似醉,捋下新麦(“捋青”)炒干后捣成粉末以果腹,故云“软饥肠”。这里的“软”,本字为“餪”,有“送食”之义,见《广韵》。两句可见村中生活仍有困难,流露出作者的关切之情。简单的一问,含蕴不尽。

  这几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,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,风格自然清新,情调健康朴实。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两三个侧面,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,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,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。

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》其三苏轼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

【作者介绍】

  苏轼(1037~1103)著名文学家。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、文学巨匠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文中子由是作者的弟弟,名为苏辙,他和苏轼及他们的父亲苏洵并称文坛“三苏”。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。许多词作奔放豪迈,慷慨激昂,南宋辛弃疾等人得以继承发展,形成了“苏辛”豪放词派。公元1057年(宋仁宗嘉祐二年)与弟苏辙同登进士,授福昌县主簿、大理评事、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,召直史馆。公元1079年(神宗元丰二年)知湖州时,以讪谤系御史台狱,次年贬黄州团练使,筑室于东坡,自号东坡居士。公元1086年(哲宗元祐元年)还朝,为中书舍人,翰林学士,知制诰。公元1094年(绍圣元年),又被劾奏讥斥先朝,远贬惠州、儋州。公元1100年(元符三年),始被召北归,次年卒于常州。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古文学习网(www.guwenxuexi.com)的相关文章。

  苏轼诗、词、文、书、画皆工,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。词存三百四十多首,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,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,扩大到词的领域,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,开创了与“婉约派”并立的“豪放派”,扩大了词的题材,丰富了词的意境,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,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作品今存《东坡全集》一百十五卷。词有《东坡乐府》、《水调歌头》等。

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》其三苏轼宋词原文阅读翻译赏析 

【词牌简介】

  浣溪沙(huàn xī shā),唐代教坊曲名,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,故又名《浣沙溪》。上下片三个七字句。四十二字。分平仄两体。平韵体流传至今。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,是正体。上片三句全用韵,下片末二句用韵。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。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。另有《摊破浣溪沙》,又名《山花子》上下片各增三字,韵位不变。此调音节明快,句式整齐,易于上口。为婉约、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。又有《小庭花》、《减字浣溪沙》等二十余种异名。

【格律】

  (○平声 ●仄声 ⊙可平可仄 △平韵 ▲仄韵)

  此作的韵脚是:十二文;可“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(半)”通押。

  麻叶层层苘叶光,谁家煮茧一村香。隔篱娇语络丝娘。

  ⊙●⊙○⊙●△。⊙○⊙●●○△。⊙○⊙●●○△。

  垂白杖藜抬醉眼,捋青捣【麦少】软饥肠。问言豆叶几时黄。

  ⊙●⊙○○●●,⊙○⊙●●○△。⊙○⊙●●○△。

古文学习网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guwenxuexi.com/songci/974.html
喜欢 ()or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