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师旷撞晋平公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

文言文评论2,8271阅读模式

《师旷撞晋平公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

作品简介《师旷撞晋平公》选自《韩非子·难一》.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,卒于秦王政十四年(约前281年-前233年),韩非为韩国公子(即国君之子),汉族,战国末期韩国人(今河南省新郑)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政论家和散文家,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后世称“韩子”或“韩非子”,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。

作品原文

师旷⒁撞晋平公⑴

晋平公与群臣饮,饮酣⒅,乃喟然⒆叹曰:“莫乐为人君⑵!惟其言而莫之违⑶。”师旷⑷侍坐于前⑸,援⑹琴撞之。公被⒀衽⑺而避,琴坏于壁。公曰:“太师⑻谁撞⒃?”师旷曰:“今者有小人言于侧⑼者,故⑿撞之。”公曰:“寡人也。”师旷曰:“哑⑽!是非君人者⒂之言也。”左右请除⑾之。公曰:“释⒄之,以为寡人戒。”


作品注释
⑴选自《韩非子》。
⑵莫乐为人君——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。
⑶莫之违——没有谁敢违背他。
⑷师旷——名旷,字子野,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。
⑸师旷侍坐于前——师旷陪坐在前面。
⑹援——执持,拿。
⑺衽——衣襟、长袍。
⑻太师——师旷。
⑼言于侧——于侧言。
⑽哑——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(含鄙视之意)。
⑾除——清除,去掉。除之:除掉他。
⑿故——所以。
⒀被——通“披”,披着。
⒁师旷——盲人乐师。
⒂是非君人者——这不是国君。
⒃谁撞——撞谁。
⒄释——放。
⒅酣——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。
⒆喟然————叹息的样子。

作品译文

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。酒喝的正高兴时,他就得意地说:“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!只有我的话没有谁敢违背!”师旷正在旁边陪坐,听了这话,便拿起琴朝他撞去。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。琴在墙壁上撞坏了。晋平公说:“乐师, 您撞谁呀?”师旷故意答道:“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,因此我气得要撞他。”晋平公说:“说话的是我呀。”师旷说:“哎!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!”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,都要求惩办他。晋平公说:“放了他吧,我要把这件事(或“师旷讲的话”)当作一个警告。”

《师旷撞晋平公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

倒装句

太师谁撞:应为“太师撞谁”

惟其言而莫之违:应为“惟其言而莫违之”

《师旷撞晋平公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

相关习题

晋平公与群臣饮,饮酣,乃喟然叹曰:“莫乐为人君!①惟其言而莫之违②。”师旷③侍坐于前,援④琴撞之。公披衽⑤而避,琴坏于壁。公曰:“太师谁撞?”师旷曰:“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,故撞之。”公曰:“寡人也。”师旷曰:“哑⑥!是非君人者之言也。”左右请除之。公曰:“释之,以为寡人戒。” (选自《韩非子》)

注:①莫乐为人君: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! ②莫之违:没有谁敢违背他。③师旷:春秋时晋国宫廷一个叫旷的盲乐师。④援:执持,拿。⑤衽:衣襟。⑥哑: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。

⒈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。(4分)
公披衽而避,琴坏于壁。
释之,以为寡人戒。

⒉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?(用文中原句回答)(2分)

⒊简要分析师旷的性格特征。(2分)

⒋阅读全文,选择其中一个你欣赏的人物,加以点评。(2分)

答案

⒈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,琴在壁上撞坏了。(2分)

放了他,我要把这件事(或“师旷讲的话”)当作一个警告。(2分)

⒉师旷曰:“哑!是非君人者之言也。” (2分)

⒊他敢于“犯君”,说明他正直、忠诚、刚烈、敢作敢为、不畏权势。因自己是盲人,用“小人言于侧”的方式表明他还是讲究辞令、有智慧、有谋略的人。(2分。一点1.5分,意对即可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)

⒋略。(题目出自《昆明市2010年高中(中专)招生统一考试》)

《师旷撞晋平公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

作者简介

韩非(约公元前280--前233年),华夏族,韩国都城新郑(今河南省新郑市)人,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、哲学家和散文家。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。

韩非将商鞅的“法”,申不害的”术“和慎到的”势“集于一身,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;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、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。韩非是韩王之子,荀子的学生,李斯的同学。著有《韩非子》一书,共五十五篇,十万余字。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,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,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,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。

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,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,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。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,将韩非害死在秦国。但是,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,帮助秦国富国强兵,最终统一六国。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,对后世影响深远,是毛泽东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。毛泽东曾经说过:”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,基本都是法家。“

《史记》载:秦王见《孤愤》、《五蠹》之书,曰:“嗟乎,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,死不恨矣!”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。《韩非子》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 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,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。

继续阅读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16年9月19日 19:25:4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guwenxuexi.com/classical/8446.html
评论  0  访客  0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